其他
环境发展专报 | 关于推动绿色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随着绿色机场理念的提出,民航领域不断加大实践力度,经过探索试点—引领示范—推广发展三个阶段,绿色机场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增强,机场运营绿色化水平逐步提升。尽管绿色机场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仍然面临三方面的困境。一是绿色机场探索与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进度尚不同频,制约绿色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绿色机场整体发展与部门统筹管理尚不协调,不能充分保障机场全生命周期内的全面绿色发展。三是绿色机场高质量发展需求与技术支撑和管理保障能力尚不匹配,亟需补齐短板并持续强化推进。
近年来,环境发展中心深入研究绿色机场建设与运营的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开展绿色机场关键指标研究,参与民航局《绿色机场评价导则》编制,积极参与民航绿色机场重点实验室申报。总结研究与工作实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绿色机场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推进机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环境友好的绿色机场。二是深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绿色机场理念要求,构建系统化绿色机场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民航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协同谋划绿色机场发展方向和路径。三是加快建立健全绿色机场发展规划政策标准体系,形成绿色机场理论体系,联合民航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机场评估体系并逐步推进开展绿色机场评价认证工作。
一
绿色机场内涵
绿色机场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初由美国机场“清洁合作组织(CAP)”在“绿色机场行动(GAI)”中提出,强调在建设新机场或促进机场快速高效发展的同时,要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对当地生态破坏和保障机场高效率运行中找到平衡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机场的绿色发展。从国外绿色机场规划、技术手册等相关文件以及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可持续发展机场”概念更为常见,主要关注机场容量、地面交通、噪音、废弃物、空气污染、野生动物保护与政策等方面,对机场的运营大多围绕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展开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计划,虽然发展起步较早,但研究与实践更多集中在机场的运行阶段。
相比之下国内更多提到“绿色机场”概念。我国绿色机场概念于2007年9月由民航局在《关于开展建设绿色昆明新机场研究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绿色机场规划导则》《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以及《四型机场建设导则》(MH/T 5049-202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对绿色机场概念进行了规定,提出“绿色机场是在全寿命期内,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以人为本,为公众提供健康、便捷、舒适的使用空间,为飞机提供安全、高效运行的环境,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场”。国内绿色机场的内涵更为全面丰富,充分考虑机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并在强调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将人性化服务也作为重要方面。
综上,绿色机场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可定义为:在机场全生命周期中贯彻生态环保的绿色理念,高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环境管理体系,达到资源节约、低碳减排、环境适航目标,在合理环境负荷下实现环境与经济、建设与保护相协调的机场。
二
我国绿色机场发展与实践
探索试点阶段(2007年~2012年)。此阶段以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与项目,打造行业试点示范工程,积累绿色机场建设经验为特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国内第一座系统开展绿色机场建设实践的机场,从土地利用、绿化与景观、环境保护以及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建设,将绿色实践覆盖机场的各主要功能区,并在设计中提出多项绿色机场建设指标,航站楼成为国内首次获得绿色建筑设计三星级认证的项目。
引领示范阶段(2012年~2017年)。此阶段绿色机场的研究与实践更加深入,在推广应用技术的同时开始融入建设运营一体化理念,逐渐注重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引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开展绿色机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全过程绿色管控和全要素绿色提质。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建造首个同时实现绿色建筑三星级、节能建筑3A级航站楼;首创国内全向跑道构型;拥有全球最大的地源热泵集中供能项目,并创新性地采用地井式地面专用空调;建设全国首个机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同时配备除冰液回收与再生系统及车辆尾气监测线,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示范样板,有力引领了绿色机场建设。
推广与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从机场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机场运行管理模式、标准制定方法、绿色运行指标体系、绿色采购、固废资源化处理等方面健全并推广各代表机场的绿色运行实践与研究经验,全方位提升机场运行绿色水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绿色机场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有效提高土地的生态利用价值,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办公区和辅助设施工程均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认证,采用光伏发电最大限度实现机场内部的低碳节能和可持续发展,运用个人定位系统、行李追踪、生物技术识别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旅客提供智能化一站式服务,不仅为绿色机场的建设理念赋予更智能、完善的内涵,也为未来国内绿色机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
绿色机场建设面临困境
近年来国内民航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设施建设、加快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等措施来推动机场绿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大力提升机场电动化运行水平,全国机场的桥载电源使用率已经达到100%;机场新能源车辆占比接近1/5;降低机场的汽柴油消费强度,节省航油,减少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涌现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绿色机场建设的示范样板。
但民航机场在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探索和实践步调的同时,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有效解决和改善。以航空噪声为例,其仍是机场环境影响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全国除远离市区的拉萨机场外,几乎所有省会以上城市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飞机噪声影响问题,广州、昆明、合肥等城市的机场都曾因噪声扰民实施搬迁。如不能妥善应对和解决噪声问题,更多机场将被迫迁建,新机场甚至可能面临无处可建的尴尬局面。此外,飞机尾气也是污染防治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机场内最主要的大气流动污染源,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指导,相关影响预测与评价工作也开展较少,加之飞机尾气排放与飞机机型、发动机型号、飞机运行状态、机场的航空业务量等相关因素有关,绿色机场建设过程仍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持续深入推进防治和减排。
(二)绿色机场整体发展与部门统筹管理尚不协调,不能充分保障机场全生命周期内的全面绿色发展
一方面,民航管理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尚未完全打破绿色机场建设工作的壁垒,对于机场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侧重点有所区别,协调沟通不够,尚未形成整体合力,导致机场绿色发展政策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发展方向不够清晰,绿色机场未形成协调一致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机场项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涉及机场建设单位、运行单位、航空公司、空管部门、政府规划部门等多个部门,航空器作为最主要的污染源归各航空公司所有,而实际工作中,机场环保工作的责任单位为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单位,并负责机场的环保验收工作。部分机场管理体制不协调、衔接不顺畅,运营中还存在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机场建设不能科学有效地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不愿意下功夫、花力气实践绿色机场建设,机场规划、建设、运营的分解更增加了绿色机场推进的难度。
(三)绿色机场高质量发展需求与技术支撑和管理保障能力尚不匹配,亟需补齐短板并持续强化推进
四
有关建议
绿色机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要把握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不仅要在技术探索和发展上下功夫,更要重视解决现有的突出环境问题。以保护机场及周边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机场环境监测、管控和治理。完善机场环境噪声防治,综合考虑我国机场的特点、飞机噪声水平、机场周边受影响的人数、噪声评价量等因素,加快修订机场环境噪声相关标准;加强机场噪声监控,完善环境噪声影响监测的配套设施;充分考虑标准体系中航空发动机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等大气污染物种类,分类制定排放标准;开展机场大气影响评价相关技术研究,构建机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其环境影响的预测模型。推进航空系统提升污染防治工作能力,采取科学有效的声源控制措施,提高航空器制造技术,优化减噪运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运行限制,降低飞机噪声对机场周边区域的影响;强化机场大气污染防控能力,从加强机场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管理、提升机场规划环境合理性等方面,研究环境管理减排的路径,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出发统筹协调绿色机场建设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绿色机场理念要求,构建系统化绿色机场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民航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协同谋划绿色机场发展方向和路径。民航系统要着重完善建设运营绿色理念,在突出绿色建筑发展的同时逐步健全覆盖生产全要素的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运营机制;加快推进绿色机场技术发展和创新,综合研判未来民航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超前部署战略性技术;继续深化数字化、智慧化在机场建造领域的应用,鼓励开展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减排相关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形成建设运营一体化等规划设计新方法,持续强化机场污染防治工作能力,提升绿色机场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系统要着重从源头上把握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在机场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内实施严格科学的环评管理;监督绿色机场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与落实效果;针对我国现有各类型机场开展系统深入调研,分析评价机场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指导帮扶机场科学制定绿色发展目标,有效缓解机场环境问题。民航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系统要充分发挥各自在推进机场绿色发展中的作用,相互之间要理顺工作关系,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协同推进机场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
对于机场涉及的多个管理部门,应设置绿色机场建设专职管理机构,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明确机场管理各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绿色机场建设各相关管理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根据政策要求共同分析管理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向上级部门报备,对机场建设和发展进行监督。
(三)加快建立健全绿色机场发展规划政策标准体系
构建覆盖机场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营、管理、废弃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机场标准体系,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域特点,为绿色机场建设形成不同深度、不同类别的标准体系。形成绿色机场理论体系,不断深化绿色机场内涵、表征、指标体系、技术路线、实施策略以及评价方法等,为中国绿色机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制定民航绿色发展规划,把节能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机场评估体系,联合民航管理部门系统谋划对机场内航站楼等主要建筑及机场重要区域和系统的评估,借鉴绿色建筑等其他体系的评估认证方法,逐步推进开展绿色机场评价认证工作。